科学与信仰的互动由来已久。1922年8月2日,“电话之父”亚历山大•贝尔逝世,在他生前发明电话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,整个世界因为这个物件而让千山万水不再遥远。值得注意的是,贝尔生前笃信基督教,是虔诚的基督徒。
贝尔经历及发明电话之经过
1847年3月3日,亚历山大•格雷厄姆•贝尔生在苏格兰的爱丁堡。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的语言学家。他们在聋哑人中间工作过很多年,对人体发声器官的 构造、功能和人的听觉特点等都有深入的研究。贝尔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,从小受到熏陶,对语言的传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不过,贝尔并不是神童,他在语音学方 面算个小内行,可是其他功课总是跟不上。贝尔很淘气,书包里常常装着麻雀、老鼠这类小动物,经常在课堂上把同学逗得哈哈大笑。
贝尔后来被祖父接到伦敦,由这位语言专家直接管教。因为祖父知识渊博,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,贝尔同他生活了一年,学到了不少东西。这激发贝尔踏上了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。
17岁时,贝尔考进了爱丁堡大学。这所大学是英国北部的重要学府,有不少著名学者在这里读过书,如麦克斯韦和达尔文等。贝尔受父亲和祖父的影响,选择了语言学当做自己的专业。他的出发点是想解脱聋哑人的痛苦。
在爱丁堡大学,贝尔系统分析和研究了人的语言原理。1867年,20岁的贝尔从爱丁堡大学毕业了。为了进一步深造,他又进入伦敦大学,继续攻读语言学。后来,贝尔在波士顿开办了一所聋哑学校,给聋哑人上课。
贝尔想,聋人的耳朵虽然聋了,但眼睛是好的,能不能把声音转变为聋人能够看见的讯号呢?
贝尔做了许多实验,都失败了。有一次,他在接通、断开电源时,发现螺旋线圈里发出轻微的沙沙声,这件事给贝尔一种启示: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声音呢?
于是,贝尔向一位老教授约瑟夫•亨利请教,得到支持。亨利说:“你的发明理想很好,努力干吧!”
就这样,贝尔着手研究电话。
他对电磁学不大熟悉,就刻苦自学这方面的基础知识。另外,他请了一位18岁的电学技师华特生与他合作。
他们在两个房间里装了电话机,中间安装了电线。经过一次次试验,都没有听见对方的声音。
1876年3月10日,贝尔往电池中加入硫酸,不小心,硫酸溅到他的腿上,顿时象被火烫了似的,疼痛异常。贝尔连忙喊:“华特生,你快来呀!”
谁知华特生竟在电话机里听到了贝尔的呼救声,连忙奔过来。首先倒不来救贝尔,而是紧紧拥抱贝尔,祝贺他试验终于成功了!
就这样,两位青年人发明了电话。
由于电话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方便,所以在它诞生后,很快就得到推广。贝尔以“电话之父”为闻名。他发明了电话并对聋人的可见语言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,曾获18种专利,还和他人一起获12中专利。
科学与神学之间互不相容,但科学与信仰之间的互动由来已久。近代早期的西方科学教大多是虔诚的基督徒,包括大数学家欧拉,大发明家爱迪生,发现电磁感应的法拉第,实现无线电通信的马可尼,发明电话的贝尔,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……还有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基督徒,如哥白尼、伽利略等。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