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牌背后隐藏的危机——从全运会说起

作者: 恩歌
来源:福音时报
2025-11-19 11:24:21
分享与播放
配图

最近,全运会正如火如荼进行。赛场上的热血与激情,让人忍不住为那些全力冲刺的运动员喝彩。无论是游泳池里的惊涛骇浪,还是田径赛道上的风驰电掣,运动员们为了金牌,拼尽全力。

我们当然可以理解这种渴望:那不仅是荣誉,更是他们在日复一日艰苦训练中结出的果实,是对自我极限的一次证明。然而,当我们沉浸在冠军的喜悦中时,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隐藏在金牌背后的危机。

成功是否值得我们献上全部?

2016 年,《大西洋月刊》发表了一篇极具震撼力的文章《追求金牌的黑暗面》。作者约翰·弗罗里奥(John Florio)与乌伊西·沙皮罗(Ouisie Shapiro)采访了多位奥运选手,揭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:许多运动员在退役后,甚至在比赛刚结束时,就陷入深深的抑郁与迷茫。他们把自己的身份、价值、意义全部系在金牌之上,一旦离开赛场,就失去了自我。文章特别引用了游泳名将马克·施皮茨(Mark Spitz)在 1972 年奥运会前的一段心声。当时他正冲击史无前例的七枚金牌。他说:“如果我参赛六项拿六金,我是英雄;如果我参加七项只拿六金,我就是失败者。”

在他看来,哪怕取得六枚金牌的极致成就,只要比“完美”少了一项,他的人生就被彻底否定。他的价值完全建构在表现之上,他被自己亲手设置的标准所奴役。施皮茨的例子并非个案。许多运动员在拿到最高荣耀的那一刻,并没有感到真正的喜乐与满足,反而陷入恐惧——害怕下次不再被认可,害怕无法维持“英雄”的形象,害怕人们忘记自己。

这就是“金牌背后的危机”:当人把身份放在成就上,成功会变成枷锁,而失败会变成深渊。

为什么我们如此害怕失败?

运动员如此,普通人亦然。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有自己的“金牌”。对有人来说,是收入与财富;对有些人来说,是事业与地位;对另一些人来说,是成为“完美父母”“优秀学生”“令人羡慕的人”。

我们害怕失败,是因为失败触碰到了心中最害怕暴露的真相:我是谁?我的价值来自哪里?我真的够好吗?人的恐惧,总是暴露他最深的渴望,也暴露他真正的“敬拜对象”。有的人害怕没钱,是因为他们把安全感建立在财富上;有的人害怕达不到社会对“成功人士”的标准,因为他们把自我价值建立在人群眼光里;有的人害怕当父母不够好,是因为他们把“能否成为好爸爸、好妈妈”当成自己全部的身份核心。

换句话说:我们最害怕失去的东西,就是我们真正信靠的“神”。它可能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,却是我们心中不可被碰触的中心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成功人士依然活在焦虑与恐惧之中:他们越成功,就越担心失去成功;越被赞美,就越害怕没有掌声。成功变成了一种负担,而不是礼物。

保罗为何能在失去中仍然喜乐?

与现代人不断追逐成功不同,使徒保罗的人生选择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。他在《腓立比书》3:8 中说:“我已将万事看作有损的,为要得着基督。”这句话并不是保罗“清高”或“消极”,也不是一种精神胜利法。他并非禁欲主义者,也并非不在乎人生的劳动成果。相反,保罗拥有过极高的地位、声望与学识。他是法利赛人中的精英,出身尊贵,甚至拥有罗马公民的特权,在当时这几乎等同于“上等人的身份”。但在遇见基督之后,他的“中心点”被重新排列。他不再用这些外在条件来定义自己,而是把全部身份放在基督身上。

因此,即便他失去一切,他仍然能喜乐。他被监禁,却仍然写信安慰教会。他失去名声,却依然坦然。他经历危险、劳苦、逼迫,却从未怀疑人生的意义。为什么?不是因为他不在乎,而是因为他把最宝贵的位置留给了最不可能失去的那位。保罗并不是反对成功,而是为成功找到了正确的位置。他的生命告诉我们:

真正的成功不是你拥有什么,而是你属于谁。当基督成为他真正的宝贝时,他得到了比任何金牌更持久的价值。

你的身份是建立在“表现”还是“恩典”上?

如果我们的价值来自表现,那我们最终都逃不过恐惧。因为没有人能够永远达到完美,也没有人能永远站在巅峰。运动员如此:一次受伤,就可能结束职业生涯。一次失利,就可能被媒体批判。一次状态低迷,就可能被遗忘。

普通人同样如此:公司裁员,人便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。孩子成绩不理想,父母开始觉得自己失败。人际关系破裂,就开始怀疑是否值得被爱。但如果我们的身份建立在恩典上,而不是表现上,情况就完全不同。在恩典里,我们的价值不再随着外界的评价而上下波动,也不再被成绩、收入、地位所控制。我们不再依赖“金牌”来证明自己是谁,而是在基督里被接纳、被爱、被定义。当你知道自己在神眼中已经被完全接纳,你就不再需要通过表现来证明自己。

真正的成功是什么?

从保罗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:真正的成功,就是认识基督、爱基督、服事基督,并越来越像基督。不仅因为这关乎永恒,也因为这让我们在今生获得最自由的人生。当事业失败,我们当然会痛,但不会被压垮。当婚姻遇挫,我们会忧伤,但不会失去盼望。当孩子不按我们的期待成长,我们会焦急,却不会因此否定整个身份。

因为我们知道:这些都不是“终极宝贝”。它们重要,但不是最重要。它们美好,却不是最终目的。而我们已经拥有了那位不会离弃我们的主。祂是无价之宝,祂的恩典足够我们面对人生一切的得失。

全运会的赛场上,第一个冲过终点的人固然值得欢呼,但这并不是人生最真实的缩影。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赛道上奔跑,都在追求某种“金牌”。我们不要让金牌的光芒遮住了生命真正的光。我们在努力奔跑的同时,也能省察自己的心:我把什么放在生命的中心?我害怕失去的是什么?我真正依靠的又是什么?如果我们的生命最终建立在基督里,那么我们不论得失,都能坦然前行。因为那时,我们已不再被金牌奴役,而是因爱得自由。

注:本文为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。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福音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!

版权声明

本网站来源标注是“福音时报”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。未经福音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(fuyinshibao2006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、网站、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,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,如需转载,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。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,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