闽台同根:金门教会与闽南教会的跨海传承

作者: 林慕理
来源:福音时报
2025-11-20 13:25:51
分享与播放

十二年前,笔者曾到访金门,有幸得到金门中华基督教会李坤南与李恩跃两位牧师的热情接待。他们不仅详尽介绍了当地教会的诸多情况,更让我们对金门基督教的过去与现在有了深入了解,此行因此受益匪浅,也让我们深刻体认到金门与闽南基督教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。

图片1.jpg

百年历史的金门基督教堂

金门原属福建省同安县,1915年正式设县。历史上其行政曾隶属泉州市。金门人口不多,约11万人,近年来,金门的青壮年大多到大陆和台湾等地工作,留在金门的居民相对减少,据说现在留在金门岛的居民不超过5万人。在以佛教、道教等传统民间信仰为主的金门,基督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群体。

但是金门基督教的发展与闽南教会却紧密相连。光绪二十二年(1896年),英国长老会在金门沙美、西圆盐、后埔和烈屿设立会所,信徒约百余人。1900年,在福建闽南中华基督教会的帮助下,金门中华基督教会正式成立。龙海籍欧阳侯牧师在20世纪初期就活跃于金门传教,据记载,1922年(民国十一年),因旧教堂不敷使用,他发动了兴建新教堂的举措,新教堂的工程于1923年四月开始,购买了清代旧县丞署原址的部分土地,用于兴建基督教堂,最终于1924年十二月落成。这座教堂地势居高临下,颇具气势。

在闽南教会的管理下,其后又先后在金门设立了7所基督教堂,并附设了培德小学、逢源学堂及幼儿园等教育机构。这一时期,南安诗山黄和成、厦门林宝德、漳州郑鹏程、漳浦黄卫民等牧师先后被派往金门牧会,与闽南教会关系密切。

图片2.jpg

金门教会的牧师楼是福建漳浦人黄卫民牧师在任时建的

文学大师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牧师在同安基督教双圳头堂牧会时,也经常到金门教会巡视与布道。当他的好友、同安人林文曲牧师于1908年至1917年间担任金门教会牧师时,林至诚曾于1908年9月13日专程前往,代表闽南中华基督教大会为林文曲主持按立仪式。此外,厦门新街堂的罗嘉渔(金门黄乡人)与厦门竹树堂的叶汉章于1863年3月29日被按立为中国内地首批华人牧师。

1937年七七事变后,金门于同年10月26日沦陷,教堂被日军占用,信徒聚会一度停止。日本统治期间,宣教士被遣返,金门教会由日本牧师传教。抗战胜利后,苏华铎牧师(福建华安人)于1949年7月被派往金门牧会,直至1973年退休。由于两岸分离,金门教会的牧者此后由台湾中华基督教会派任。在金门旅游时,还可以看到一两所从福建传至金门的真耶稣教教会。

目前,金门基督徒人数不是很多,现信徒多为几代传承的信仰或在外接触基督教后返乡的信徒。金门现存的中华基督教会(闽南大会)系统堂会包括:于1924年建成、历史最悠久的金门教堂;以及烈屿、沙美等教堂。其中,山外基督教堂由苏华铎牧师等人于1967年购地建成,是金门最年轻的教堂。

图片3.jpg

金门山外基督教堂

图片4.jpg

金门沙美基督教堂

金门基督教的发展历程,正是这束信仰之光的见证。从1900年黄和成等牧师奉派从厦漳来金传道,购地建堂,到1924年新教堂的落成,基督教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。即使在1937年教堂被日军侵占的艰难时期,传道人仍竭力斡旋,最终恢复聚会。百年来,金门教会历经风雨,却始终坚守信仰,成为当地重要的精神灯塔。金门基督教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其与闽南教会的深厚联系,从早期传教到现代堂会管理,均与闽南地区的基督教文化一脉相承。

注:本文为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。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福音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!

版权声明

本网站来源标注是“福音时报”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。未经福音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(fuyinshibao2006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、网站、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,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,如需转载,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。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,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